对于快速卷帘门企业目前所面临的种种难关。
不过可从三个方面调整:一是出口退税政策;二是企业人员的个人所得税;三是增值税。
就信用链条而言,电动卷帘门企业信贷之难,关键在于其信用不足,从银行信用的角度而言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之一。需要政府以自己的信用来代替商业信用,为其提供担保,无论是上世纪的美国,还是欧洲,都莫不如此。美国专门负责为电动卷帘门企业贷款担保的电动卷帘门企业管理局成功地履行了这种信用担保职责,其担保损失由政府承担,国会每年拨付预算。据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美国电动卷帘门企业管理局用2700万美元的担保,在公开市场得到了23亿美元的贷款。政府每投入1美元,预计损失8美分。这就是政府的全部风险。美国在电动卷帘门企业担保方面无疑是很成功的。与其建立专门的银行,不如学习美国政府,完善担保机构,承担“有限”的担保责任。
不过需警惕的是,因为电动卷帘门企业银行的成立,其他金融机构会理直气壮地不再为电动卷帘门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致使其面临的信贷环境更为恶化,这种制度“悖论”早已经被制经济学所证明。退一步讲,即使成立一个这样的银行,需要在全国成立多少家分支机构,投入多少工作人员和资金,才能服务于全国上百万家的电动卷帘门企业?而且,这样一个“专门”机构,“垄断”了电动卷帘门企业的贷款权,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新的寻租势必形成。
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电动卷帘门企业融资之困的制度根源,还在于宏观调控的“成本”完全转嫁于企业。在经济基本面逆转,通胀加剧的情况下,只是实行单一的从紧货币政策,而不是同时采用减税、扩大财政支出等财政政策。这和供给学派所主张的税收政策是相悖的,可能造成企业的大量倒闭和经济的衰退,最终导致政府税源的锐减。
因此,就中国当前的语境而言,解决电动卷帘门企防火门厂家,恐怕并不在于去成立专门的银行。不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放松信贷,电动卷帘门企业仍然得不到贷款。就财政政策而言,尽管今年经历了雪灾和大震灾,但中央政府的财政之好是历届政府少见的,我们有足够的财力去实施减税政策。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在财政部官方网站撰文《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呼吁减税值得关注,虽然这只是他作为财政部部长针对个税调整的表态。在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情况下,通过减免税,让企业休养生息,这才是解救电动卷帘门企业的当务之急。